close

《蜀道難》,是古樂府的題目之一,後來演變成文人創作而不配樂演唱的樂府詩。最早在南齊已經出現,梁、陳、唐歷代均有文人創作流傳。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郭茂倩《樂府詩集》將《蜀道難》歸類為「相和歌辭」之一,是描述蜀地交通艱險的歌辭。南齊王僧虔的著作《技錄》提到當時有《蜀道難行》,是描述《蜀道難》最早的紀錄。南齊的作品並未流傳保存,現存最早的作品是梁朝梁簡文帝與劉孝威的作品。

後續陰鏗、張文琮、李白均有續作。

其中,李白的《蜀道難》是最著名的作品。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李白在離開蜀地後,初次到長安,與賀知章會面,李白拿《蜀道難》給賀之章欣賞,賀知章還沒讀完就已多次讚嘆,讚嘆李白「不是人世的人,簡直是天上太白星的化身!」譽李白為「謫仙」,並解下身上所配的金龜換酒,一起歡飲大醉。這首詩被評為是「奇之又奇」的作品,也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此詩以蜀地方言感嘆詞「噫吁嚱」起頭,從時空兩方面描繪蜀地交通的艱難,歷數傳說時代帝王蠶叢、魚鳧到秦王開闢蜀地「地崩山摧壯士死」的悲壯,誇飾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的艱險。此詩風格,筆勢縱橫,後世喜好奇險風格的作家如任華、盧仝紛紛有仿作,然而皆不及此詩的成就。

※圖來自網路搜尋,文來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奶茶 (彼得) 的頭像
    奶茶 (彼得)

    彼得的痞客國度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