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tch and the Saint(女巫與聖者)/Steven Reineke
2004年,史蒂芬.萊內克(Steven Reineke) 受德國埃爾萬根青年管樂團(das Jugendblasorchester der Stadt Ellwangen)委託,為慶祝該團50週年創作,因此特別選擇了故事背景就發生在埃爾萬根,德國小說家烏爾里克.史威克特(Ulrike Schweikert)的小說--《女巫與聖者》(Die Hexe und die Heilige, 2001)為素材,創作了這部音詩(Tone Peom)。於並於同年由該團進行首演。
故事發生在1588年,德國三十年戰爭爆發前夕,一對雙胞胎姊妹--希彼拉(Sibylla)和海蓮娜(Helena)降生在鎮上,而在那個混沌的時代,雙子的出世被視為凶兆,會為當地招來厄運……同樣擁有預知能力的她們由於父親的過世被迫分離,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著。成為助產士的姊姊因著自己的天賦,被村民認定是女巫備受欺負和歧視;而在修道院長大的海蓮娜雖然為擁有同樣特殊的能力,但卻像聖者般備受尊崇。不久,希彼拉因被控使用巫術謀殺兒童鋃鐺入獄,而雙胞胎妹妹為了要救姐姐不惜買通官員、當她的替身,但是姊姊並沒有逃走,反而是努力奔走遊說,在地方官和牧師的協助下妹妹終於得到釋放,卻已經因為害怕面對酷刑而服下劇毒,奄奄一息……
音樂開始於莊嚴的中世紀聖詠,作曲家以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般單調、無伴奏的念誦來介紹雙子的誕生。接著他借用了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福(Carl Orff)的《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中最為人熟知的《哦,命運》(O Fortuna)作為引子,介紹女巫的出場。鐵沙鈴(Cabasa)、鈴鼓等打擊樂器按次疊進的神祕感,加上隱藏在4/5單拍子中、極為唐突的複拍子,神秘的魔法、詭譎的巫術躍然於眼前。再次出現的聖詠宣告著聖人即將降臨,特別的是這次領唱的是在管樂曲中極少有獨奏機會的低音豎笛(Bass Clarinet)。長笛彷彿天使般輕柔哼唱著天堂之歌,頌揚著聖人的高貴與純潔。第四段音樂在幾聲急促而隨意的重擊下展開,動盪的樂段中充滿不安與忐忑,正如兩姊妹生活中的掙扎與磨難。終曲,聖人海蓮娜的主題後《哦,命運》的角聲再次響起,油盡燈枯的妹妹和萬念俱灰的姊姊,上低音號最後的詠唱哀悼著人世間悲劇的輪迴。
※資料來自『清翠交響管樂團』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