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祭(Harvest Festival)/作曲:黃燕忠 改編:許雙亮
「豐年祭」是阿美族一年當中最重要、規模也最大的傳統祭典,是族人為了歡慶小米豐收、祭祀神靈祖先所舉行的祭典,並富有教育男子成年、傳承薪火的慎重意義;部份部落並藉著遞送檳榔、「牽手禮」等活動,撮合適婚男女。從前阿美族人的主食是小米,祭典的時機也配合小米的收成;如今則改以稻米的收割季節,台東地區約在七月份,花蓮地區則多在八月舉行。
每個部落舉辦的豐年祭各有特色,短則一天,長則七天。歌舞活動是豐年祭重要的一環,豐年祭歌舞分為男性專屬、女性專屬及男女合舞,各運用在不同場合;其中年輕男子擔綱的「勇士舞」,是以大幅度肢體擺盪,表現出齊一的戰鬥性,非常具有震撼性。
黃燕忠,1955出生於嘉義市,作曲家。學生時期因擁有好歌喉而參加合唱團,西洋音樂的薰陶,使其決定以音樂成為終生的抱負。1972年開始隨陳茂萱及許常惠學習,1973年獲嘉義縣音樂創作比賽第一名,省賽第三名,同年進入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有幸受教於包克多,使黃燕忠收穫豐富。1972年開始隨陳茂萱及許常惠教授學習。1977年畢業,發表《古典交響曲》。1979年赴國立維也納音樂大學就讀,在學期間曾獲奧地利教育部獎學金。1985年歸國後任教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至今,期間多次受託創作《夢長江》等樂曲。2007年,作品CD《萬慧天 慧皇國》獲第18屆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2008年CD《音樂豐年祭》入圍第19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
許雙亮是臺灣知名的指揮、作曲編曲家、及管樂文字作家。他於1987年獲巴黎師範音樂院長號演奏家文憑及室內樂高級文憑,皆以「評審一致通過並加恭賀」的成績畢業,是該校最高榮譽。
曾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長號、演奏組主任、臺北銅管五重奏團員。2002年起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指揮,至今已指揮該團演出數十場,2006年應邀指揮該團在廣州及澳門舉行的「第14屆亞太管樂節」演出。2010年指揮「風之香頌法式管樂團」在大連、瀋陽及長春演出四場,獲得極高的評價。
目前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副教授。曾隨張邦彥教授學作曲,經常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作管弦樂編曲,有管樂團編曲數十首,是國內極受歡迎的管樂作曲家,作品曾多次被選為全國音樂比賽指定曲,也是各級樂團節目單中常見的曲目。2000年管樂合奏曲〈豐年祭〉大受歡迎,2007年應臺灣管樂團之邀,創作管樂合奏曲〈廟〉,2010年受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慶祝建國百年」管樂合奏曲〈土地之戀〉。 他也是臺北愛樂電臺FM 99.7「管,它是什麼聲音」管樂節目主持人。2009年出版《管樂合奏的歷史》,2010年出版《近代管樂團的形成與發展》、《管樂界巡禮》管樂專書。
※圖、文來自【卡穠Canon Art Company】的官網,影音來自【卡穠Canon Art Company】的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