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個詩()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朝代。今天要介紹的兩位,或許大家沒那麼熟悉,但他們的作品都流傳千古。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祇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有沒有覺得這詩作很眼()熟? 

它就是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 

張若虛,是初唐時期的詩人,流傳於後世的詩僅兩首,擅寫閨怨。詩風上承齊梁,下開盛唐,在詩歌的歷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史料對他這個人的記載也不多。 

只知道他是揚州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稱「吳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頗受六朝詩風影響,流露出人生無常之感。 

近代著名詩作家聞一多曾評價:《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後世包括詞、曲在內的多種文學形式都可能受到該詩在音韻、場景描寫等方面創意影響,從而也奠定了張若虛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流傳後世的另一篇詩作為《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這是一首擬閨怨詩。全詩豔麗工整,欲出宮體之籬,似啓溫李之風。大家往往認爲,是初唐四傑爲盛唐詩歌的興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開端。實際上,張若虛也是功不可沒的一員。這詩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二位要介紹的,大家可能就更陌生,他叫做劉希夷。 

劉希夷,字延芝,河南汝州人。一說名庭芝。少時頗具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歡飲酒,又愛好音樂,善彈琵琶。 

劉希夷善作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意旨悲苦,當時不為人重。後來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才為大家所稱賞。 

他有個名氣非常響亮的舅舅,叫宋之問。兩人年齡相近(劉希夷稍長幾歲),又是同一年中的進士,感情算是不錯。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據說,宋之問非常喜歡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要劉希夷把這句詩給他用,劉希夷當時答應了,後來又反悔,被別人知道了。宋之問非常生氣,唆使僕人用土袋壓死劉希夷,死時還不到三十歲。死後葬於風穴寺南,現稱夷園。 

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ㄧ,劉希夷確實是被殺;第二,宋之問雖是個大文豪,但他的人品非常低劣;第三,宋之問的《有所思》跟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幾乎是一模一樣。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爲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交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飛。 

但也有讓人存疑的地方:第一個是犯案時的年紀、時間兜不上;第二個是宋之問的名氣一直都比劉希夷大,劉希夷又是個不拘小節的人,應該不至於為此下毒手。 

當然,這是無頭公案啦!畢竟,也很難查證其真實性。 

除《代悲白頭翁》外,劉希夷的代表作還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等。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