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古原上長滿了繁茂的青草,每年都有一次枯萎和繁盛。野火也不能把它燒殺乾淨,春風一吹它又恢復了生命。芳香瀰漫在遠去的古道上,陽光翠綠連接荒蕪的舊城。又到古原上送別遠行之人,遍地茂盛滿含著離別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 

白居易十六歲時由江南到長安(即今天的西安)考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謁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見了他的姓名,連詩都沒有看,就打趣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可當他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 》,顧況大加讚賞,連忙改口說:「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居天下也不難!我剛才說笑而已。」其後顧況到處向人推薦白居易的詩,使他聲名大噪。 

此詩屬於五言律詩,不但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也是唐詩中的千古精品。  野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頑強,秋季燒荒的大火燒不完它。等到來年大地上吹來暖和的春風,從已燒焦的草根下又會長出旺盛的新草。以此比喻頑強、有生命力,不可撲滅。詩中一句寫枯,一句賦榮,以極大的熱情讚美了古原草頑強的再生能力,野火雖然可以使秋草枯身化為灰燼,但它的地下根基卻完好無損,待來年春風吹動,又生發出一片蔥綠。在烈火中毀滅,又在烈火中再生,這就是野草的性格、野草的風流。 

說這詩是詠物詩也好,用來諷刺小人也罷;但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白居易的詩歌現存近三千首,是唐代存世詩歌最多的作家。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