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曾說:『企業一切的經營活動,最終都是為了績效。』

 

績效是公司的經營成果,採用重視“結果”的考核制度,是一般企業普遍的做法。

 

每個企業都希望透過訂定計畫,使團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設定目標有許多具體方式,提幾個比較常見的:

 

1、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簡稱MBO)

 

目標管理是指上下級企業主管利用各級會議,設定企業重要目標,控制企業擴展成長速度及自我績效評核等技術。而最終目的在給予員工達到目標之後之滿足感。是利用激勵與參與原則,使企業中各級人員能夠親自參與企業目標設定的過程,將個人的期望與企業目標相互結合,並透過自我管理與控制方式,建立各級員工或主管的責任心與榮譽感,其最終目的在促進企業績效提昇的一套管理系統。

 

重點如下:

 

目標管理(MBO) Peter Drucker 提出。

 

Peter Drucker

 

●現代管理學大師。

●提出目標管理。

●顧客導向:創新應以需求面出發。

●知識工作者(工人):知識可創造附加價值。

●後資本社會主義(主義社會也可以):強調社會責任。

 

程序:目標設立→行動計畫→自我控制→定期審視。

要素:目標特定性(量化)、共同參與決策、明確達成時間、績效回饋。

 

2、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簡稱KPI)

 

又稱主要績效指標、重要績效指標、績效評核指標等,是指衡量一個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標,是一項數據化管理的工具,必須是客觀、可衡量的績效指標。這個名詞往往用於財政、一般行政事務的衡量。是將公司、員工、事務在某時期表現量化與質化的一種指標。可協助將優化組織表現,並規劃願景。Peter Drucker也說:關鍵領域的指標「KPI」,是引導企業發展方向的必要「儀錶板」。

 

它的設計方法是依據公司級的KPI逐步分解到部門,進而分解到部門,再由部門分解到各個職位,依次採用層層分解,互為支持的方法,確定各部門、各職位的關鍵業績指標,並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標確定下來。常見的有:「魚骨圖」和「九宮圖」。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

 

S代表具體(Specific)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

R代表關聯性(Relevant)

T代表有時限(Time bound)

 

SMART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關鍵績效指標的制定,通常是基於組織的使命、價值觀、關鍵結果領域、願景、階段性目標、工作規劃、人員發展等方面來制定。

 

3、目標與關鍵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簡稱OKR)

 

它是一套定義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KR並不是績效考核,它並不是頂替KPI的另一種考核方式。因此,OKR其實要和360度等考核結合起來。

 

使用OKR的關鍵點:公司要有明確、可衡量的目標,這兩點缺一不可。

 

 

目標管理(MBO)

關鍵績效指標(KPI)

目標與關鍵成果(OKR)

時間

1954

1990年代

1999

提出

Peter Drucker提出基本概念

各家學者結合目標管理、平衡計分卡、80/20法則理論演變而來

 

Andy Grove提出理論框架

內容

強調「目標」的重要性,用團隊參與的方式建立目標,並在時限內完成,且每個人需為自己的績效負責任

藉由上而下配績效指標,設定績效目標、績效考核與面談,專注在結果,而非過程

目標與關鍵成果(OKR)是透過每一組目標(objectives)搭配2~4個關鍵成果(key results),讓團隊了解「要做什麼」及「如何做」

優點

運作方式公開透明,要求員工自動自發,有利提高團隊歸屬感

透過績效考核、評分機制,督促員工完成任務,強調「效率」與「效果」

理論簡單易懂,以「由下至上」的方式,使團隊訂定每個人都願意執行的目標

缺點

目標難以量化,導致員工不清楚如何達成,甚至許多人不了解企業宗旨

為了達成績效指標,員工有可能不擇手段,甚至背離企業願景

要求目標要有挑戰性,但並不連結績效評估體系,因此需注意成員是否缺乏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