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進行曲」是戰爭下的產物,特別是對年長的一輩而言,常會拿出來跟現在做比較。比較些什麼呢?我一時間也說不上來。不過,我可以舉個例子,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就拿平常的升旗、頒獎來說,每當各位吹奏得上氣不接下氣時,站在旁邊的校長、主任、組長等長輩們,一定只有一句話:『怎麼吹得那麼小聲啊?』。彷彿全天下,再也沒有比吹大聲更重要的事了。

喜歡吹噓著當年勇的師長,甚至會口沫橫飛地說出八百年前的往事。

『想當初!你們學長才幾個人,聲音就可以傳到校門口,多威風啊!』

當然,這樣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讓我們回到正題。

早期的進行曲,的確是為了戰爭所產生的。可是隨著時間的轉變,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你們可知道,法國的國歌用的就是「進行曲」,著名的「馬賽進行曲」;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還曾在樂劇「仲夏夜之夢」譜寫上「結婚進行曲」;鋼琴詩人蕭邦為了悼念好友,所寫下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喪禮進行曲」樂章,成為今日世人表達對已逝者最常引用的音樂;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中的「快樂頌」。如果這些曲子,還是只能讓絕大多數的人認為「進行曲就是大聲就好」,那我只能仰天長嘯了。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練進行曲,總覺得它是阻礙進步的原因之一。可是真正的原因是出在:大家對於進行曲的認知有錯誤。

它也是曲式的一種,同樣有著該有的音符和記號,不要忽略它。有很多進行曲,是耳熟能詳的,相信各位會很快進入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