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規劃】是管理功能之首要。

管理功能為規劃、組織、領導、控制。

規劃的好處

1.規劃因為有使命有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
2.經 SWOT 分析,可以知道企業內外環境及資源,利用優點、改善缺點避險掌握機會。
3.擬定、分析、選擇策略達成目標,可減少資源浪費。
4.經由組織執行策略,可使組織有彈性。
5.經由評估,可評估目標的達成度,作為控制的基礎。

 SWOT :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 、機會 (Opportunity) 、威脅 (Threat) 。 SW 是針對組織內部的分析, OT 是針對外在環境的評估。

規劃的步驟依序為:界定經營使命→設定目標→環境偵測與本身資源之評估→發展可行方案→選定計劃方案→實施方案→評估與修正。

設定目標的原則 (SMART 原則) :

1.具體的 (Specific) :明確。
2.可量化的 (Measurable) :量化。
3.可達成的 (Achievable)
4.成果導向的 (Result-Oriented) :結果導向。
5.期限的 (Timely)

 Steiner 整體規劃 (Integrated Planning,策略規劃) 的架構及程序:由學者 Steiner (1969) 所提出,此模式由下列三大部分所構成:規劃基礎、規劃主體、規劃的實施與檢討。

在企業實務上,整體規劃有OST制度及IPPBS制度兩種。

「史亭納(George A. Steiner)所著的《高階管理規劃》(Top Management Planning, 1969),這本書所代表的意義主要有兩方面:首先,企業管理不應只重視個別功能性部門之作為,而應由高層(corporate level)將它們予以整合;其次,60年代的越戰,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元貶值、滙率浮動,能源危機這些外界環境之劇烈變動,使得企業不能像過去一味追求內部效率和穩定,而應重視如何採取整體策略以謀因應之道。這種改變,帶動了日後所謂「策略管理」的重要發展,也使「策略經營單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從此成為企業內部組織之一重要策略性規劃單位。」-  摘錄自《許士軍談管理》

策略規劃與作業規畫之最大差別為【組織階層】。

策略規劃:其目的在於決定一企業之基本目的、企業基本政策和使命,以及經營過程當中使用或處分資源之準則。因此經由策略規劃,企業可以確定其發展方向和營業活動範圍。其乃由高階主管所制定,涵蓋的時間幅度較長。

作業規劃:亦即短期規劃。策略規劃會衍生出中期規劃,將策略規劃的內容做全面性及詳細的規劃;而作業規劃即將中期規劃再劃分成更小的設計內容,以符合執行上的需要。內容以各部門或人員的實際工作為主,涵蓋時間範圍較窄。

「規劃」是定出目標以及評估如何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俗話說「未雨綢繆」、「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皆是規劃的結果「計劃」重要性最佳寫照。

長期性的、全面性的、運用資源以完成目標的規劃為【策略規劃】。

 嗯,第一句話:【規劃】是管理功能之首要。把它背起來。

SWOT 分析幾乎是必考題了,差別只是用什麼方式考而已。再來就是 Integrated Planning ;看你要翻整體規劃,還是策略規劃;隨你高興,只要知道它們是一樣的東西就好。還有一個不妨注意一下:就是規劃 (Planning) 和計畫 (Plan) 的區別?

區別 規劃 (Planning) 計畫 (Plan)
意義 設立目標,擬定達成目標的過程 規劃程序中所採行的行動方案
性質 動態思考過程 靜態之方案
順序 前 () 後 ()
內容 SWOT、策略選擇 時程、進度、預算、執行細節
重點

規劃為思考過程

預測為前提

決策是核心

是規劃的產物

控制是手段

效率是重點

這個不會考啦,但可以稍微注意兩者的差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