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晚上,人在內埔的奶奶家中;一個人窩在房間裡面,拿著電視的遙控器轉著,沒特定看什麼節目;印象中,應該是在「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看到的;由張小燕 (小燕姐) 和庾澄慶 (哈林哥) 聯手主持的特別節目。
坦白說,我很難專心地看著某特定藝人或歌手的表演;如果是廣播,光聽歌曲,也許還好。剛好輪到由黃國倫、王治平、林隆璇、陳國華等四位超偶幫的評審老師,臨時湊合成的團體演出。我對他們的演出沒啥印象,但對林隆璇老師手上拿的樂器還蠻感興趣的。表演完,我想說應該會有段訪問,也許可以略知一二。於是,耐著性子 (嗯,沒有說很差啦,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把他們的表演看完。
喔,原來這樂器叫做「把烏」;沒怎麼介紹,就只是簡單提了樂器的名稱。
這怎麼能滿足我的求知慾呢?趁著還有記憶的時候,趕緊 Google 了一下。
巴烏 (Bawu) 是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樂器。管身竹制或木製,長約 27 厘米,開有 8 個按音孔 (前七後一) ,一端側面開吹孔,吹孔內裝有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振動簧片發聲,其音色優美,音量較小,常用於舞蹈和說唱的伴奏。近年來對巴烏進行了改革,管身加粗加長,使用了音鍵,音量也有所增大。改革後的巴烏音域可達到兩個八度 (e——e2) 。
仔細看林隆璇老師是橫著吹這樂器,跟我想像的不大一樣。
這是直吹式的雙管巴烏。
沒多久,我在中視「虎年旺旺慶團圓」也看到一項民族樂器,叫做「葫蘆絲」。
葫蘆絲 (又叫葫蘆簫、篳朗叨、潑勒翁、布賴、米倫、比格寶、渥格寶、拜洪廖或同格滿) ,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屬簧管樂器,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葫蘆絲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傣族式、阿昌族式、西盟 (佤) 族式。
巴烏和葫蘆絲兩種樂器的指法一樣;在樂器的教學上,大多是由會吹奏笛子的老師教授;這兩種樂器的嘴型跟笛子不大一樣,但發聲上容易得多。巴烏是用嘴巴包住簧片振動發音,跟葫蘆絲類似,但巴烏比較難些。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指法表:
http://www.chinalongyun.com/article_read.php?id=145
巴烏維基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7%B4%E4%B9%8C
葫蘆絲維基
http://zh.wikipedia.org/zh-hk/%E8%91%AB%E8%8A%A6%E4%B8%9D
林隆璇官方網站
http://tw.myblog.yahoo.com/kevinlinpiano/article?mid=3399&sc=1#3403
巴烏的相關網站
http://www.melodyofchina.com/06instruments/bawu.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