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遊記)/ Bert Appermont
Appearance
1st Mvt. Lilliput - Land of the Midgets (第一樂章 小人國)
2nd Mvt. Brobdingnag - Land of the Giants (第二樂章 巨人國)
3rd Mvt. Laputa - The Floating Island (第三樂章 飛島國)
4th Mvt. The Houyhnms - Land of the Horses (第四樂章 慧駰國)
《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是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創作的遊記體諷刺小說,作者為英國-愛爾蘭牧師、政治人物與作家。他以主人公--外科醫生梅爾.格列佛(Lemuel Gulliver)為第一人稱敘述其周遊列國的奇妙經歷,影射著18世紀初大英帝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出當時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與唯利是圖,並對殖民主義提出嚴厲的批判。而著名比利時作曲家伯特.阿貝蒙(Bert Appermont)便以此遊記的四次冒險為發想,創作了這部四個樂章的作品,完成於2000年。
1st Mvt. Lilliput - Land of the Midgets –
第一樂章 小人國
1699年,事業不順遂的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在途中遇上了船難,大難不死的他漂流到了利立浦特(Lilliput),醒來時卻發現自己被一群小人用無數條細繩綑綁……
樂曲開頭,一群忙碌的小人在小鼓有精神的節拍伴奏著短笛雀躍的旋律下出場,作曲家開門見山地介紹了這俏皮又可愛的第一主題。緊接著風格完全迥異的銅管信號,迎接著神氣的利立浦特國王蒞臨。D小調的第二主題由法國號擔任,硬生生地在原本活潑開朗的行進中蒙上了一層詭譎的氣氛,好像隨著情節的發展,利立浦特人和格列佛之間那種矛盾與糾葛。結束前,作曲家將原本輕快的樂章放慢到了行板(Andante)的速度,並且在小號及法國號演奏的第一主題同時,揉合進由上低音號對唱的第二主題。尾聲,曲子回到原本中庸的快板(Allrgro Moderato),作曲家巧妙的將主題解構、分散、重新排列,詼諧地結束了第一樂章。
2nd Mvt. Brobdingnag - Land of the Giants –
第二樂章 巨人國
小人國歷險歸來不久,格列佛再度隨”冒險號”出海,因為遇到季風而迷失了方向,這回他來到了名為布羅卜丁奈格(Brobdingnag)的巨人國。一位身長20米農夫發現了格列佛,把它當作珍禽異獸一樣帶著到處展覽……
銅管重擊般的嘶吼對應著木管三連音節奏的催促聲,把這塊土地上的凶險及惡兆表露無遺。作曲家用低音木管斷、連交替的旋律來臨摹巨人們沉重而笨拙的步伐。中音薩克管平靜中透著不安的線條,點綴著高音木管嘆息般的對旋律,被當作寵物的他命懸一線……巨人的主題在加速中不斷的擴張與重申,情況愈加危及,最後驟然停止,格列佛所居住的屋籠被大鷹叼走,丟入大海,他也因而脫離了巨人的魔掌。
3rd Mvt. Laputa - The Floating Island –
第三樂章 飛島國
回國短短兩個月,他旋即隨”好望號” 再度揚帆,這次遇上了海盜的洗劫,被丟在小船上自生自滅的他被拉普塔(Laputa)的居民救起,到了這座靠操縱磁石而飛翔在天際的城市……
作曲家選擇用複拍子的結構來勾勒這座天空之城。長笛空靈的獨奏加上低音管沉思般的對位,精準刻畫出這民智慧和空泛的特質。隨著低音部頑固的節奏寂寥地敲打著,小號及長號較富節奏性的第二主題現身,好似格魯都追(Glubbdubdrib)的公爵為格列佛召喚英靈的場景般震攝人心。第二樂章中音薩克管的第二主題,經過節奏的變形後巧妙的再度現身,為本樂章的尾奏鋪陳。在英國管略帶哀愁的獨白、長笛重複著導奏的動機下,一切再度歸於寧靜,城市緩緩地消失在飄渺之間。
4th Mvt. The Houyhnms - Land of the Horses -
第四樂章 慧駰國
格列佛首度以”冒險號”船長的身分展開第四趟旅程,卻遇上了水手叛變,被流放到了”慧駰國”。一群有智慧的馬(Houyhnms)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有著似人外貌的捓猢(Yahoos)則是被奴役的低等畜類……
小號奔騰的主題伴隨著連續的附點節奏加上小鼓的馬蹄聲,導奏的一開始,便把這段旅程的主要角色介紹出場。作曲家用平行四度特殊的音響和短短四小節高音木管以五聲音階譜出的旋律,描繪著原始的捓猢的形貌。中段長線條的行板,對比著節奏性的快板,將主人公內心的衝突表露無遺。最後,慧駰的主題再次出現激昂又強烈的結束全曲。
故事的最後,格列佛懷著對”慧駰”的景仰,
回英國之後試圖與馬溝通,且終身以馬為友。
※資料來自『清翠交響管樂團』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