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四(07/11)的國語課,有帶中年級的孩子讀唐詩。

()是一種文體,我們常聽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

唐、宋、元、明清,當然是指中國的朝代。

經過老師的解釋之後;喔,原來唐朝(618年—907)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可以來下個註解:詩是唐朝的文學代表。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這是首《憫農》詩,屬五言絕句,收錄在《唐詩三百首》裡,作者為李紳。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詩選集,編者是清朝的孫洙(蘅塘退士)與其夫人徐蘭英,成書於乾隆年間(公元1763)時。道光年間,上元女史陳婉俊(字伯英)與其弟陳晉蕃補注。共收錄了77位作家的311首詩。是仿《詩經》三百篇(305篇,若含有目無詩者共311)之作,從前是家絃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所以比較淺顯,讀者容易接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原序作:「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這首《憫農》詩歌描繪了農民在烈日當空下辛苦勞作的情形,深刻地反映了古代農民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同情農民的思想感情,李紳也因此被冠以「憫農詩人」的稱號。 

但李紳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是太好。 

李紳出生在唐朝大曆七年(公元772),在他六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因此由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成人。他的曾祖父是唐朝宰相李敬玄;也就是說:家裡好幾代都是做官的。自幼聰慧好學,27歲就高中進士,又由於皇帝賞識其才華,招他進翰林從國子助教做起,到晚年的時候,官至宰相,封號為趙國公。 

做上大官後的李紳,日子開始變得奢華;每吃一頓飯都要花費幾百貫、甚至上千貫錢;且會擺架子耍權威,利用非常規手段打壓同事;建立利潤酒樓,與民爭利等等,可謂劣跡斑斑。 

不過,他一生最大的汙點是捲入「吳湘案」。公元845年,當時74歲的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當時揚州的吳湘被人舉報貪贓無法、霸占民女,最後被李紳派人捉拿入獄。後來經過調查,吳湘是貪贓了但錢不多,霸占民女沒有事實證據,罪不至死。可李紳一意孤行仍要把吳湘斬頭示眾,還沒有到「秋後問斬」就行刑了。 

公元847年,「吳湘案」被平反,李紳已去世,但按照當時唐朝的法律規定,酷吏雖去世仍要剝奪其爵位。因此,受到「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連累後代的子孫。 

《唐詩三百首》中,以杜甫的詩最多,有39首、李白詩33首、王維詩29首、李商隱詩24首、孟浩然詩14首。 

可能有在學校讀過李白、杜甫的詩,學生就顯得比較感興趣。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譽為「天上謫仙」。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杜甫(712212日-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現實主義詩人。相對李白疏朗灑脫的「詩仙」,杜甫被後人奉為「詩聖」。他的詩也因其社會時代意義被譽為「詩史」。 

兩人並稱「李杜」。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這兩人的詩,傳世、著名的太多了,有機會再跟同學們一起欣賞「李杜」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