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個成語,叫做「濫竽充數」。

感覺有《每日一字》的背景音樂響起 XD

先來說文解字一下;濫:與真實不符;竽 (讀魚) :古代一種吹奏的簧管樂器;它比笙大,更小為「和」。甲骨文和《詩經》上有「和」的記載。以竹為苖,以匏為斗, 1972 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實物,流行於東周平民與貴族階層。在合奏中調音和領奏。《韓非子‧解老》: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充數:湊數。

整句意思是冒充會吹竽的人,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謙。

【例句】我唱得不好,參加合唱團只是濫竽充數。

【近義;反義】魚目混珠 名不副實;名副其實 貨真價實

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戰國時,齊宣王非常愛聽吹竽,總要叫三百人一起吹竽給他聽。這三百人都有豐厚的俸祿。

當時有個南郭先生,很羨慕吹竽的豐厚俸祿,卻又不會吹竽。於是他自我吹噓是吹竽高手,並且願意參加吹竽的樂隊。齊宣王很高興,把他編在吹竽的樂隊裡,並給他與其他吹竽手一樣豐厚的俸祿。從此,齊宣王聽樂隊吹竽,南郭先生就混在裡面,裝腔作勢地做出在吹竽的模樣。因為吹竽手很多,樂聲又響,他混在裡面充數,沒有被人識破。南郭先生也洋洋得意,以為一直可以混在裡面湊個數。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非常喜歡聽吹竽,不過他不喜歡聽許多人合奏,而喜歡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齊湣王有這個要求,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於是趕緊逃之夭夭。

可能大家對「笙」是比較熟悉的,它也是屬於簧管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周禮‧春官‧笙師》:笙師掌教吹竽、笙。鄭玄注引鄭司農: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

13 簧是指傳統的笙,傳統笙一般為 13、17 或 19 簧,經過改良後有 21、24、26、36、37、42 簧等。

找機會再跟大家好好介紹「笙」這樂器。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