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提到,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其實是串聯了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句話,把本來不相干的三句名言連綴成「三境界」說,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秘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

辛稼軒的《青玉案》已經有介紹過,就不再贅述。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何處。

這是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晏殊算是北宋較早的詞人,像是范仲淹、歐陽修等文儒,都還是出自其門下。一生官運亨通,官至宰相,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

宋代宰相多能詞,但專以詞著名的,卻只有晏殊一人。貴族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男歡女愛、離愁別緒是晏殊詞的主要內容,但文采瞻麗閑雅,筆調淡雅清新,描寫準確傳神。

晏殊在由五代詞向北宋詞過渡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正因他雖富貴,卻也不是永遠順遂,因此他所悲戚的並不是某人某事,而是人生共有的那種說不出講不清的無常之感。

作品多已散佚,僅存《珠玉詞》一卷,卻是玉潤珠圓,膾炙人口。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說是出自歐陽修的《蝶戀花》,其實是美麗的誤會。

蝶戀花/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也是非常經典的作品,描寫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果然是一代大文豪 XD

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自何處呢?巧了,它也叫《蝶戀花》,只不過作者是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字耆卿。本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稱柳七。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詞人。與張先齊名,並稱張柳。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姪子都是。但他本人卻仕途坎坷,近半百才賜進士,後又因出言不遜,得罪朝官,貶為平民,從此出入名妓花樓,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題外話:這讓我想到星爺的《武狀元蘇乞兒》裡頭的「奉旨乞食」的橋段。
謎之音:有沒有搞錯~~~

柳永一生都在妓院巷裡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青樓笙歌艷舞、錦榻綉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在潤州去世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柳永墓在丹徒山(北固山)下,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墓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弔柳七」或「弔柳會」。

柳永大量作長調,作品多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為主,使北宋詞至此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柳永精於音律,詞調多自創,作品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宜於歌唱。

柳詞風格婉約,細緻含蓄,纏綿悱惻,表現深刻,情感真摯,意境秀麗,情景交融。柳詞長於鋪敘,曲盡形容,善於白描,多用口語,語言通俗顯淺,普遍使用方言俗語。

題材內容上,柳永開拓和擴展詞的內容,鋪敘城市風物,觸及城市生活較廣的一面,寫妓女的不幸而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榮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寫羈旅愁思,離情別緒,山川勝景以及懷古喟嘆。當時人說宋仁宗朝四十二年的太平景象全寫進柳永的作品裡。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柳永詞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

其實,詩詞這類的東西,就是這樣;詞牌是固定的,而歷史上著名的文人又這麼多,加上文人總是相輕的,看到人家寫出好的作品,總會癢癢的;不知道是心癢癢,還是手癢
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