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搭老弟開的車回到屏東,還在屏東中學附近的麥當勞吃了早點。

一整晚沒睡,補眠到剛剛;兩兄弟居然就這樣在台南聊天聊到天亮。連老媽聽了都說你們兩個是“起笑”喔 XD

老弟有提到一個詞,叫做“長鞭效應”;問說:這應該是「企業管理」中的名詞吧?

還記得之前「每日一企管」提到的“長尾理論”嗎?都有個“長”字,於是有人把這兩個詞給弄混淆了。

本文引用自a8802020 - 每日一企管 ── 長尾 (The Long Tail) 理論

其實,唸企管有時候得記一下英文 (原文) ,比較不會弄錯;因為每本書的翻譯不見得一樣。

長尾理論 (The Long Tail) 這概念是由“ Wired (連線) ”雜誌主編 Chris Anderson 在 2004 年十月的“長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Netflix、eBay、iTunes、Rhapsody 等網站的經營模式。通常會把它跟「二八原理 (法則) 」放在一起討論。

 

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是一種在需求預測驅動的銷售渠道中被觀察到的現象。也有人直譯成“牛鞭效應”。比較不好聽就是了。

此理論最早在1961年由J Forrester在Industrial Dynamics中提出。在一般的商業活動中,客戶的需求總是不穩定的,企業總是需要通過預測客戶的需求來優化庫存與其他資源的配置。而預測是建立在統計基礎上的,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完全精確的,所以企業在運營中常常會保留一些額外的庫存作為安全庫存(safety stock)。在供應鏈中,從下游到上游,從終端客戶到原始供應商,每一個組成部分所需求的安全庫存將會越來越多。在需求升高的時期,下游的企業將會增加從上游訂貨的數量,在需求降低的時期,下游的企業將會減少或者停止訂貨。而這種需求量的變化會隨著供應鏈上溯而被放大。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顯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長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長鞭效應。最下游的客戶端相當於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應商端相當於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個輕微的抖動,傳遞到末梢端就會出現很大的波動。在供應鏈上,這種效應越往上游,變化就越大,距終端客戶越遠,影響就越大。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