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企管

(一)歸因理論 (Attribution Theory) 定義:

我們在判斷別人行為時,會試著解釋其行為的原因,是歸因於其個人意志下的產物或是被外在環境所逼。

(二)判斷他人的捷徑:

選擇性認知 (Selective Perception) 、月暈效果 (或暈輪效應) (Halo Effect) 、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投射作用 / 假設相似 (Projection) 、對比效果 (Contrast Effect) 。

1、選擇性認知 (Selective Perception)

有系統的過濾或拋開我們較不相干或不願意聽到的訊息,而集中注意於突出訊息的過程,然而此突出之訊息乃受到我們個人經驗、需求與偏好之影響所產生之結果。例如:公司面試新進人員時,行銷主管重視的是其口才、內外向、企圖心等,認為優秀者應當在這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在評斷時也以此為認知的標準;然而,另一方面,會計主管卻可能認為人之操守與對數字之觀念才是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因此當兩位主管在一起面試時,都各自產生選擇性的認知。

2、月暈效果 (Halo Effect,或稱暈輪效應)

依個人某一特質來推論其整體特質,稱為月暈效果。即主管對某一員工在某方面之特質印象,影響他對這位員工在其他方面表現的評價。例如:當主考官認為某應試者回答問題時對答如流,就認定他在工作上的表現也一定很傑出。

3、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以個人所屬的群體之特徵來對其進行判斷。例如:認為原住民的力量一定比一般都市人的力量大。

4、投射作用 / 假設相似 (Projection)

假設所有人的特質皆與自己相似。例如:我認為這是件簡單易處理的工作,相信別人也一定會認為它簡單易處理。

5、對比效果 (Contrast Effect)

在判斷他人時,會受到先前印象中具有同特質的人相互比較之影響。例如:面試新進人員時,一位從國外來的人會被拿來和先前一位也從國外來的應徵者相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