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者在帶領樂團做練習之前,須注意下列幾件事情:

1、熟悉樂譜上出現的所有符號及其意義

特別是在實際演出時,這些符號該如何被表現。比如說:>這個符號是重音記號 (Accent) ,演出時該如何表現。這個例子我之前也有舉過,但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也會出現不同的演奏方式。

2、基本樂理的知識

這就是個人本質的培養,包括節拍、音程、和聲、調性、轉調、不同記譜法等等,都算是基本知識的範圍。當然,對各種樂器的發聲原理、調性、演奏方式、以及演奏上較困難的地方也要有初步的了解。

3、了解什麼是好的聲音

 什麼叫做好聽的聲音?如何掌握樂團的平衡?這很難用文字來形容,只能靠不斷地聽現場優秀的演出去體會。當你有所體認,在面對樂團時,才能針對問題去解決,達到你所要求的聲響效果與色彩。

4、培養速度、節拍、節奏的敏感度

像是 60 的速度有多快? Lento 大概多快?對速度的穩定度以及變化的感覺,必須做到在精準地分割之後而發展不同節拍,以及節奏型性格的掌握。

以穩定的速度為基礎,從聆聽樂曲演奏中去感受不同拍子的特性。

5、訓練對音準、音程、和聲的敏感度

絕對音感對一個指揮來說不是必須的,請不用擔心。但是對音準、音程的敏感度,卻是必須的,我們可以稱做相對音感。

各聲部在音樂的展現上所扮演的角色,要懂得如何拿捏,進而去做分析。起碼主旋律、和聲要分出來。

6、對整體音色和平衡的掌握

比如說:低音部是不是能支撐起整個樂團?會不會顯得頭重腳輕?有沒有蓋過高音部?中音聲部能否銜接?豎笛的聲音需不需要再出來一點?多聽現場優秀的演出,這樣就能找到你要的好音色和平衡。

最後,是比較深入的。像是樂句、樂曲結構,甚至是音樂的風格等,這些都是指揮事前可以先做準備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奶茶 (彼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